新闻资讯

走进乡村看小康
发布时间:2024-04-25 23: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驱车沿101省道前行,在大青山脚下,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徽式村居院落映入眼帘。白墙青瓦、房脊高挺、走沿高翘......这就是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今年7月,水磨村被评定首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生态宜居的水磨村成了市民城市周边游的首选,全村以“农家+民俗”为主线的旅游经济更是为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新大门。

  在水磨村,一场意义非凡的摄影展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耄耋之年的村民贾计劳站在一幅旧照片下瞧的出了神。“这是俺以前的房子。要不是有咱党,有咱的好政策,俺这把老骨头想是住不上如今的砖瓦房嘞。”老人回忆说,过去因为家里穷,住的是茅草泥土砌的“土坯房”。经过风吹雨打,“土坯房”变成了“高危房”。“那时候,真的是穷啊。全靠老天爷赏饭吃,旱一年涝一年,日子苦着嘞。”贾计劳感慨道,“自从以来啊,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咱农民了。先是给咱们村翻修了房子、修了路,还给修了上下水。又带领咱农民吃起了甚‘生态’饭,就是说咱们家门口的这些绿水青山,都能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俺老头也说不清,就是知道在外面打工的孙子今年回村来啦,说能在家就赚上钱。”说着,贾计劳止不住的笑出了声。他指着另一张照片高兴地说道:“瞧瞧,这是俺的新房子。”

  扶着贾爷爷的同村村民张二俊也喜滋滋地说:“这些年我们村依托青山绿水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到春暖花开时,不少村民就开始做点小买卖,或是到大一点的农家乐打工,只要勤快,收入比以前强多了,而且还能照顾家。”

  说起村里的变化,土生土长的村民个个都有发言权。他们告诉记者,水磨村过去90%的房屋都是土坯房,下雨天漏雨,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从2012年开始,水磨村启动新农村改造建设。历经三年,167套具有江南徽式风格的独栋小二楼取代了过去的破平房。随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又陆续解决了上下水管网、路面硬化、污水处理等问题,广播电视网络户户通、太阳能路灯、 LED电子屏、监控等设施相继配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便民超市一应俱全,城乡一体化的配套设施和整村景观让小村充满现代化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南国原生态景象。如今,整村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村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和美化绿化全覆盖。

  随着大青山前坡生态修复工程显现成效,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磨村确定“生态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凭借自身资源与地域优势,将文化创意与景观资源相结合,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文化体验、创意休闲、生态宜居、高效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旅游总部基地,保留传统农村元素,从景观,设施、氛围等方面营造一种独特的农家气质,满足游客休闲放松、体验农家文化的需要。优美的乡村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城市民及周边地区居民来此旅游,进而推动整村旅游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日渐增加。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山青水秀的水磨村得到许多艺术家的青睐,他们在这里设立书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和各类雅集沙龙等,每逢节假日,艺术家相聚于此,使静谥的水磨村充满着文化艺术气息。一幅以生态为底,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发展壮美画卷就此生动展开。